孟广禄京剧(京剧界历史上,孟广禄有哪些故事)
孟广禄老师,有名的京剧演员、京剧名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有着中国京剧舞台“第一花脸”美誉、京剧裘派花脸领军人物、裘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
孟广禄,有一个词说人叫大忙人,他就是最大的忙人了,当时也经常有一些演出什么的,一天到晚就是非常忙碌,他曾言,因为观众的需要,所以说我(他)们更应该出好的作品给广大的观众,就是一年到头觉得他好像就没有闲的工夫,那么他这么繁忙、这么紧张的这种演出任务,累不累呀,他觉得累是累,但是最累的还是心里,心里累,那怎么讲呢,因为每一场演出吧,可以这么说,都是拿心来唱,所以说演出的场次,不论是场次、还是演出的对象吧,什么样的观众,他自己本身认为每一个演员也是应该做的,每一场演出都跟第一场一样,所以他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搁在给观众奉献的这种激情当中了。其实说到用心来表演,记得老先生就是老艺术家好像有那么一句话,叫发于内而形于外,就是你演唱也好、表演也好,必须内心要有激情要有东西,之所以大家那么喜爱孟广禄呢,就是因为大家在看他演出的时候,总是觉得特别地酣畅淋漓,特别地过瘾,然后看他是从来就是一股子使不完的力气,有激情从里到外的一种全方位的一种投入吧、全身心的投入。因为现在的观众要求也高,而且作为他们一名演员吧,就是这样的努力就是认真,有的时候忽略了一点,都未必能达到观众的要求,所以每场演出,都是非常重要的。觉得人生活当中可能也会有不光是甜,肯定生活当中有一些其它的,比方说最近情绪不好或者身体不太好,但是一到台上去,记得每一次看他尤其是清唱,能看清楚这个表情,完全都是一个劲,全是这种特别饱满的。他说,因为观众是上帝,所以说观众喜欢京剧,他想他们就需要这种跟观众交流的当中,把一些不认识他们的观众,能领到他们这儿来,叫他真正的理解他们是用心来唱。所以每次演唱会,不管他是准备了几段,那一定是要返场再返场,是这样。
在当今这个京剧舞台上裘派演员当中,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总之是很多专家和观众都是这么认为的,孟广禄是佼佼者之一了。那么对于这个裘派艺术,他个人是怎么来理解这个裘派艺术的。裘派艺术呢,好多演员不但是裘派的这些演员包括生旦净丑这些都一样,他认为都有一句话,说声情并茂。因为他感觉到真要做到声情并茂,真是很难,真的,那是一个境界了。尤其到,就是在台上,怎么能把观众、怎么能把人物真实地表现出来,而且没有更多的那种就是实实在在的那种,台上的那种你我,能不能跳出来,把自己的塑造的整个的形象表现给观众,是不是那人,那真是不那么好做到的,所以他在看老艺术家的演出,每一场演出,都是跟自己吸收营养一样,是一种学习。
声情并茂这是一个京剧演员的境界了,同时也是裘派艺术的一个精髓,那裘先生在这个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方方面面都有建树、都有创新,也都有他的特点。你比方说很多裘迷,都觉得裘先生这个眼神就非常的炯炯有神,尤其花脸演员更不容易,因为花脸你画上之后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那种场面,可是他的眼睛如果没有神,你就无法表达出来他的人物的心灵,所以说在包公上到底怎么个眼神,你比如他们花脸就这块地方,就说他认为裘派的那种特点就是眼神,就把唱、先不提唱,就是他的整个神态的表演,眼神跟腰里边和脚底下,那是非常关键的,他的包公你看秦香莲他一说,他这眼睛他琢磨这个,“我劝你认香莲”,他那个内在的那种含蓄,就心灵的窗户怎么来表现,对观众非常重要,而且他画的两个眉攒的点,他非常地讲究。
在京剧界里,人都说梅兰芳大师,为了练这个眼神,你比如说养鸽子,或者是哪位艺术家是点香火头,这么转眼神,这是旦角,但是没有听说过说花脸演员还要注意这个眼神,他要怎么样去练这个功,大家看这个电影就是裘先生了,《铡美案》、还有一个黄盖就是《群英会》,你看两个不同的角色,一个武将、一个文官,但是他通过这个眼神,尤其是特写的时候,你看的可清楚。可以说拿眼睛可以说话,就是内在、艺术的悟性是有语言的,现在他研究这些个事。悟性,他们说这些悟性高与低,但是悟性是有语言的,两人之间自己为什么走一个动作,知道他干什么呢,这是一种悟性的表达,你就知道他要干什么,通过眼睛上。那么这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作为演员,他表达得准确,作为观众呢,才能看明白,演员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表演,这就是从心理来揣摩出来的人物,表现的就是恰如其分的。就是花脸演员通过眼神来表现人物这也是裘先生的最大特点,裘派艺术的一大特点。我们在孟广禄的演出当中也能够看到这一点,这是一个眼神、也就是表演,另外裘先生的唱还是觉得是第一位,大家非常喜欢听,十净九裘。因为他的年龄没有赶上裘先生,他也可以这么说一生太遗憾了,如果他要能亲眼看见裘先生的演出,他想对他们这一代人更有,因为他终归我看见过,现在他没看见过,只有听他的唱,但是听裘先生唱,就像能看见人一样,就是他的唱的感染力要有多强,就那个形象马上就出来了,所以说实在是功力太深了,裘先生应该算是著名的铜锤,健他有一些架子的东西,也是糅进去,比方说他的《盗御马》非常的棒,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比方说《铡美案》里边他的这个唱,他是怎么通过这个气息、怎么通过这个运腔、行腔来体现人物的,而再比方说《盗御马》里边,他通过这个工架怎么来体现这个人物的,使我们更能够切身的体会到裘派艺术。裘派,因为他上面还有好多老师,他呢,只能谈他自己对裘派的个人的看法,他想未必对,但是他总认为艺术观跟人生观一样的,只要你的观念对的,他也许就是,你体会就对了,裘先生就是,他的唱包括他的眼神,裘先生最好的地方,当然裘先生都好,真的,孟广禄他非常遗憾这一辈子就没见过裘先生,自己太遗憾了就是,这年龄上没赶上就是,裘先生的气息,气息、人物上的表达,他哪一句唱都是“我劝你认香莲”,就跟大家真是劝你那种感觉,情真意切的。所以他在气息上的表达,他的人物上的表达,还有他身上的表达,他们说唱戏,这人唱的味真好,那个味道不单是光一个唱的味道,他有人物的味道,人物的份量,那都是表达的淋漓尽致的。裘先生不是让唱拿住裘先生,是裘先生拿住了唱,他跟你表达的,那就是观念,他的点就是正确的,所以说观众看着舒服,身上的表演也舒服。唱不瘟、不火,而且人物的表达恰到好处,包括他自己作为演员既演人物也得演自己,他这种表达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给了观众。
既演角色又演自己,这就是既作(做)戏又演人物,觉得这个拿捏的就不太容易,演戏,演人物就是要做戏,演的是包公,我就是让你看我演的是包公,演自己就是要有自己流派的特点,要有自己的认识。你还要把这个人物,为什么是扬长避短呢,如果你不明白这些个东西,你怎么能把自己的长处扬出来呢,所以说扬长避短,就是把自己的缺点能不能掩盖了,把自己的好的东西能不能奉献给大家来欣赏,这是一个。咱们说扬长避短,其实裘先生有一些他自认为可能不是特别占先的优点,应该说是小缺点了,他有一些能够掩盖下来,比如说个头的问题,他跟比方说李多奎先生可能配戏,谁往前来点,谁往后来点,他舞台调度,通过这种来弥补,那么,据说孟广禄他在学艺过程当中,可能也是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受到一些坎坷和挫折,有没有这回事,有。
他那是在中国戏校毕业之后,那阵也是,都是小孩不懂什么,当时跟你说王老师或者张老师,我毕业之后上您那儿去,那行,条件那么好上我那儿去,人家就把你户口拿走了,哎哟,给他搁河南去了,他们家六个孩子,他最小,全部上山下乡,他父亲又是非常先进的一个老党员,上山下乡都走了,就他自己了,他说这怎么办,河南怎么办,完了之后,他父亲就说,哎呀,你还是别去了,自己(我)慢慢岁数也大了,身边得留个人呢,怎么办呢他说,完了他就考天津戏校,但是没有考上,他当时考中国戏校的时候,他考过天津戏校,也没有考上,那当时他觉得是什么原因,但是全国要十个,中国戏曲学院考上了他,考完了之后,而且开蒙的老师很好,都是孙盛文孙老师、开蒙赵荣欣老师、马名群老师、还有孙富亭老师那时候教戏,他感觉到提起老师呢,那一代的老师真是太好了,不但是在他们身上,真是一种儒家的那种非常的能教育人,非常的能理解人,就像跟台上一样忠孝节义那种,特别能感染,所以说他们也是一样,在那儿排完戏,教完课,就老师给拿过来,那怕是水果糖呢,给你来块糖,那时候小时候感觉挺幸福的,就拿着杯子给老师打水去,打完之后,唱一天了也渴了,在那儿兑点自己喝,再给老师拿来,老师一看,老师也不知道,就说,这水可淡了,就是互相开个玩笑,很融洽这种师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