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说对不起大家但会继续努力(想要在体坛取得成功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5年前,接触过很过专业队的运动员,他们每一个人最大的梦想和愿景就是在中国体坛乃至世界体坛取得成功,获得成就。
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都证明了优秀运动员必须要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异成绩,才能一站成名。在我国不同项目的奥运会选手的培养期在7.6年-11.2年之间。
运动员的全程多年训练
一个运动员的全程多年训练要经历基础训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赛保持阶段。其中最佳竞技阶段是运动员生涯的重要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高低,是运动员训练成果的主要评价,也是取得竞技成绩的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如果没有取得国内大赛、洲际大赛、国际大赛的冠亚军名次,就很难再体坛内取得成功。
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高阶段都是为运动员的最佳竞技阶段而服务的,竞技保持阶段可以视为运动员最佳竞技阶段尽可能的延长。
这几个阶段从年限角度分析的话,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限是3-5年,专项提高阶段的年限是4-6年,最佳竞技阶段的年限是4-8年,竞技保持阶段是2-5年。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名运动员从16岁开始训练,他的最佳竞技阶段会在22-24之间出现,当然不排除伤病等客观因素的干扰。每一个运动员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这就要说一说另外一个话题——运动员竞技能力。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指的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的、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智能所构成的。
所以在运动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必须要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才有可能会取得优异成绩,取得成绩。这里面又涉及到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运动队的管理策略、运动员饮食营养、参加的大赛的竞技状态调整能力等等。
那些世界级的体育名将,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是心酸、伤病和缺失的高等教育。看似光鲜的背后,他们失去的东西比普通人多很多。
运动员一旦在体坛取得成功后,随之而来的天价收入、广告赞助、商业演出也是随之而来,这也是为何所有运动员都想在体坛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些原因是自身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是自身的一些愿景和职业责任。
运动天才只是在选材初期被定才义的天赋,而不是取得体育成就的滑梯
很多人认为在体坛取得成就的运动员都是运动天才。当然,运动天赋是优秀运动员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科学系统训练,即便是天赋异禀,也很难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体育成就。
刘翔在雅典改写了中国男子田径历史的同时,谁也没想到这位亚洲飞人原来竟然是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被其教练孙海平发现后,从此就踏上了男子短跨之路,但是刘翔也一样受到了冷落和失败的辛酸。后期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之下早就的。
伦敦奥运举重77公斤级冠军吕小军,他的运动生涯开始于田径短跑。直至18岁,这位200米短跑选手才改练举重。经历的10年的举重训练,最终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
从跳远转项跳高的张国伟,小学毕业后,他开始练习跳远和三级跳。在一次城市运动会中,张国伟教练无意中调侃叫他练习跳高。没想到,在第一次跳高比赛中,张国伟就跳过了1.70米,从此开启自己的跳高生涯。最好战绩是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亚军。(4月7日宣布退役)
这几个例子足以说明,他们在本身原有的竞技项目中也是具备天赋的,但是转项之后,通过后天的科学训练和系统训练,才能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竞技潜能。
因此,想要在体坛取得成功,就要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多年的生理和心理负荷训练,失去的快乐童年和父爱母爱。所以运动员取得成就的“难度”很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