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那里有私立自闭证学校)
人们常说,孩子是上帝送给家长们最好的礼物,尽管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残缺,也依然是家长掌心里的宝,需要家长们加倍呵护、关怀。此前,据悉广州唯一一所自闭症儿童学校招生在即,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入学,排队三天三夜。
上周,广州唯一一所只招收自闭症儿童的学校——康纳学校开始招生,有父母为孩子排队三天两夜,只为报上名;时间再往前一周,4月2日是第9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一时间自闭症儿童如何健康成长的话题成为社会焦点。
相关统计表明,在广州,每133个孩子里,就有一个自闭症孩子。除了专业的学校和一年一次的“节日”,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三成助残项目关注“星儿”
小宇(化名)两岁半时仍然不会叫“妈妈”,不会与父母目光交流;15岁的跃跃(化名)每天拿着爸爸给的一元硬币,沿着同样路线,到同样的报摊买同一份报纸,又原路返回,如果路线变了或给的钱数目变了,他便很难处理。
他们又被称为“星星的儿童”。2011年的一项调查推算,广州市孤独症(自闭症)学龄儿童有近两万。如此数量,除自闭症儿童(或特殊儿童)学校外,社会组织给予他们以及他们家庭的专业服务成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近年来,广州社会组织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记者对广州市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的所有项目进行了梳理,发现活动中政府资助的26个助残项目,有8个项目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的,占助残类别的30%,而另一些针对特殊儿童的公益项目也对自闭症儿童有所关注。
焦虑的家长也需要社工开导
当多数特殊儿童学校把重点放在“星儿”的自身康复时,社会组织更多把关注点放在了“星儿”的父母身上。
“很多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他们往往很焦虑。” 中大社工服务中心去年举办了一场工作坊,目标人群就是“星儿”家长。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工作坊期间与专业社工的交流,家长们开始慢慢摸到“门道”,学着用更适当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广州市小天使康复训练中心已经连续三年带着“关注自闭症家庭”的公益项目参加广州市公益创投活动。上月末,中心组织了一场“星儿”趣味运动会,他们希望“星儿”和家长们在运动中互相了解,一方面促进“星儿”社会活动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
“最终还是希望他能回归社会”
“最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一位“星儿”家长对记者坦言,她不希望孩子被随意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其他小朋友能做的,我也会尽量教他,我最终还是希望他能回归社会!”
在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有一个幼儿融合班,一个班里有两三个自闭症孩子。这个班开设已经三年,从一开始没人报名,到现在学员爆满,融合教育的效果明显。学校德育处主任刘劲告诉记者,这个班的存在是双赢,“星儿”能够获得正常的社会交往,普通孩子也在与自闭症孩子的相处中慢慢地接纳和包容他们。
“星儿”总要长大,而目前自闭症尚未有“治愈”一说,他们的就业也是众多“星儿”家长担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已有社会组织为那些有一技之长(如制作糕点)的心智障碍青年对接有需求的企业,探索特殊青年的就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