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全诗(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思(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全诗及 我家洗砚池边树写的是什么植物(我家洗砚池头树全诗描写的植物 人间至味是清欢苏轼(人间至味是清欢什么意思) 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全文及译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意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相见难别亦难(《相见难别亦难》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什么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全文是什么)
江北新闻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句诗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9-20 08:40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这句诗出自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原诗引用如下: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歌鉴赏如下: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

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

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标签 什么 / 意思 / 儿童 / 一灯 / 这句 / 挑促 / 夜深 / 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