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ppt课件(美国14年来首度修正血压标准,国内高血压指南需要修改吗)
感谢邀请!谈谈个人看法。
其实我国的高血压指南对血压标准原本就是经过多次修订的。国内高血压指南也还会不断修订的,会不断应用新的临床研究成果为改善高血压治疗提供指导。
1979年,我国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按照1978年WHO专家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是≥160和(或)95mmHg。1993年后和1999年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将血压≥140和(或)90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委员会1999年采用此标准并沿用至今。
而降压的目标值一直是有争议的。前些年国际上和我国指南对于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脑卒中后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都定为<130/80mmHg,但近年来多国指南把这一目标值回调到<140/90mmHg。原因就在于,很多大规模临床循证研究结果证实,血压降到<140/90mmHg时患者确实可以从降压治疗中获益;而降低到<130/80mmHg,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同,还不能证实血压降到<130/80mmHg更获益。
然而,2015年美国发表了 “收缩期血压干预试验”( SPRINT)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年龄较大、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较 140 mmHg 以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30%)及全因死亡(25%),又引起了对降压目标值的讨论。由于强化降压带来显著获益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严重不良事件(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增加,而且该研究样本人群有所限制,所以这一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关于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是:(1)一般高血压:<140 / <90 mmHg(部分 130/80 mmHg 上下);(2)老年(65~79 岁): <150 / <90 mm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至<140 /<90 mmHg; (3)80 岁以上: <150 / <90 mmHg;(SBP 140~150 mmHg)。
现在美国指南修改了血压标准,我国是否修改?应该不会马上修改。因为我国除了参考国外的研究结果外,还会依据我国自己的临床研究结果。
我国指南之会所以参考国外的标准,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美国、欧洲等制定标准时要参考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这其中也不乏我国的参与和贡献。比如2007年ESH/ESC(欧洲)高血压指南就引用了我国刘力生教授牵头、中国独立完成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非洛地平事件减少研究(FEVER)”、我国医学中心参与的“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 “、“中国高龄老年患者降压治疗的研究(HOT-CHINA)”。还有其他如对比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长期治疗对心血管终点事件影响的“ONTARGET研究”,“糖尿病和心血管行动”的(ADVANCE)研究(培哚普利2mg+吲达帕胺0.625mg固定复方制剂减少糖尿病患者总死亡、心血管死亡及肾脏疾病发生风险)等,都有我国众多医疗中心和患者的参与。ADVANCE研究还验证了试验结果没有发现种族差异,可以被我国借鉴。
相对欧美而言,以前我国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较少,但近些年来已经逐渐开展多了。比如侯凡凡院士的“贝那普利对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霍勇教授的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患者降压同时补充叶酸治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都为临床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其实,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是呈线性相关的。从115/75mmHg到185/115mmHg,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病发症的风险倍增。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40/90mmHg,只是给予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切点。在总体的降压治疗目标值范围内,血压降得低一点,好一些。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具体到个体,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还有,美国虽然对高血压诊断标准作了修改,但对于血压水平130~139/80~89mmHg的高血压患者治疗仍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所以,对总体的药物降压治疗影响并不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