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或自己经历的教育事件通过电脑制作成幻灯片的方式向他人讲述,或者以反思日记或教育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教师的教学叙事是促进教师反思的主要途径。这种叙述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教师相互之间的教学叙述,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回顾和反思教育活动,还能提醒教师消除那些根深蒂固的不良隐性教育观念的影响,从而找到改进教学的思路,重建自己的教学观。教师在专业自律精神的支配下才能把反思当作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而教师之间的合作正好可以强化这点,因为同行的关注更容易引发教师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在教研中我们特别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反思,无论是看、听专家上课,还是学校自己的教研活动,每次之后都要坐下来进行认真交流与反思。如:学校在和钢都小学同课异构以后,利用周二下午的集备时间让全体班主任在一起进行茶馆式议课、合作反思研讨,自找差距,他们好在哪儿?我们差在哪儿,今后如何提高等,对课程与教材、课标与教材、教材与学生等的关系,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交流会上许多教师精彩的发言和一些独到的见解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许多新理念、新思维、新做法被广大教师接受并采用,使教师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通过合作反思有了很大提高。教师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形成群体的智慧和更高层次的共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策略,创建高效课堂,学校与其他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又是一场无形的竞争。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也看到学校青年教师在知识的生成、铺垫方面缺乏经验,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可吸收其他学校在集备和教研等方面一些好的做法,让教师们在短时间内得到课改内涵的“滋润”,也让我们老师有了一种提高自我,探索教改的动力。
创造新型的“教学合作文化”,它鼓励教师进行合作性反思,而且要把反思当成日常教师之间合作生活的一种习惯。反思意味着对以往经验的批判、重组。教师们只有勤于反思,乐于改进教学,才能适应新变化,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信息技术以及和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源能否有效应用,必须都与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素质直接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独立性教学文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有国家统一并且严格要求的培训时长、课时量、学习量和具体的作业内容。学习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维持教师学习顺利进行,使教师整体学习质量不受损害。在培训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因为学习时间有限,教学任务和学习冲突,不免产生工学矛盾,严重时影响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在信息化培训中,学校要认真建立考勤制度,并严格执行该制度。在每堂学习活动中,主讲教师都定期注意听课教师的反应,关注听课教师在论坛,答题区的参与度,资源库的使用情况。主讲教师注重听课教师的每个模块中的任务和作业,并给予评价和指导,对于优秀作品,优秀作业,主讲教师会以各种形式展示教师的成果,以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推进听课教师的学习。既有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年级设计课件动画,又有学期末的测试成绩的录入应用,这样有层次的递进,无时无刻不是在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学习。
在教育技术培训中,学员教师从施教者转变为受教者,在角色转换中体验学生学习心理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学习中学习主讲教师的组织形式,主讲风格,组织策略,对主讲教师的教学做了实战观摩,学习了如何做好学生的教学与指导。这种灵活的、基于学习需要的、任务驱动式的培训方式,取得了培训效果,实现了培训目的。在今后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学校应继续总结经验,进行培训方法研究,实现培训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