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图片(在内蒙,男女同住一个帐篷里的女性,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
我同学家里是内蒙海拉尔的,大学毕业的时候邀请我们寝室都去他家做客,如今保护草原不饭放牧,他家改成了旅游,以观光为主,我们去住的都是蒙古包,恰巧赶上一队从浙江过来团建的公司,女生很多,大家一起游玩也是一段让人难以忘却的经历。
草原的蒙古包以前都是以男女混居为主
我家是黑龙江的,黑龙江和内蒙古在住宿方面其实都差不多,因为我们这边都比较寒冷冬季还特别漫长,因此住宿的话主要就是以保暖为主,这保暖势必要增加成本,所以包括黑龙江这边,住宿的话都是混居在一个屋子里。
先举个我们黑龙江的例子,在都是住平房的时代,家里人都是混居在火炕上的,孩子没有成年的时候,都是混住在一个大火炕上,炕有三四米长,成年以后的话,都是分开住了,或者中间用布挡着。
内蒙的蒙古包也是,传统的蒙古包是用特别的木架子做围栏,蒙语叫做哈那,多数都是柳木的,同时用羊毛毡或者马皮遮盖。外观上看着挺小,实际上内有乾坤,使用面积还是很大的。
传统的蒙古包都有天窗,也叫做套脑,内部空气特别好不说,采光也很棒,我同学家传统的蒙古包门是朝向东南方向的,既可以躲避冷空气又可以遵从古老面对日出方向的传统。
蒙古包里一包都是按照左右划分的,左面也就是西面是长辈的位置,右面也就是东面是晚辈的位置。因此在蒙古包,虽然都住在一起,但是东西两面是分开的,有异性在的时候用布遮挡一下就可以。
我们当时游玩的时候,住的传统的蒙古包就是东西分开的,团建的小姐姐们比较开朗,我们大家聊得挺好的,中间的隔布都不挡。
在蒙古包里换衣服,有专门的位置
不明就里的人对于如何在蒙古包里换衣服有着遐想,以为蒙古包里地方不大,换衣服的时候很难做到躲避异性,但实际上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做到很好的照顾女性隐私的了。
我同学说,蒙古包一般就是一个家庭一起住,但是孩子多了以后,是需要新建蒙古包的,比如说家里有女孩子了,是可以做四扇“哈那”的小型蒙古包给女孩子住的,家里人多就做多个蒙古包,只不过不管有多少个蒙古包,家里男女主人的蒙古包都要在西面,象征着地位。
这里插一个趣事,在内蒙古传统的风俗就是喝牛奶马奶,普通客人用的都是普通的碗,男主人用的是银碗,是真正银子做的碗,象征着一种地位。
如今的蒙古包,尤其是旅游的蒙古包,不仅有单独的床,还有专门用来换衣服的隔断,我们那次去同学家的蒙古包就是,里面有专门一个用来换衣服的隔断,女孩子换完衣服穿着睡衣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
蒙古包上厕所古今也是有所不同
现代草原为了迎接迎接游客的到来,都有安装现代化的设施,因此厕所即便是简易的也是有的,在蒙古包旅游并不需要担心上厕所的问题。
但是在早些年,去蒙古包的时候都是没有厕所的,他们那边都是在外面远离蒙古包区域的地方野外上厕所,既方便也可以滋润草原,只不过远离水源地就可以了。
我去的时候,我们还都是在外面上厕所呢,几人结伴而行就去了,不太远是下风向,只不过夏季的草原蚊虫比较多,野外上厕所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至于女孩子,我们去的时候,女孩子有自己上厕所的地方,是木架子围的,有布遮挡的,有的地方草比较高,遮挡一下啥也看不见,也不用担心隐私泄露的问题。
现如今蒙古包旅游,隐私方面很好保证
如今的蒙古包旅游已经成为了产业化了,我同学说仅仅具有这一块收入就抵得上以前放羊了,现在内蒙对草原很重视,已经几乎不让放牧了。
如今蒙古包都是钢结构做的支架,用毛毡围着,虽然比以前简单了许多但是保暖性都差不多,此外随着草原文化和蒙古包的流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传统的蒙古包也做成了如今“水泥”蒙古包,外形和蒙古包类似,但是里面就和咱们普通的宾馆差不多,双人床还有卫生间以及洗澡的地方,都是一应俱全的,这对于隐私是一个非常好的保护。
就拿洗澡来说,古时候的内蒙所在区域都是草原,但是那时候他们根本不洗澡,很多人出生到去世只洗三次澡,第一就是水资源比较匮乏,第二就是《大札撒》规定蒙古人不能在河里洗澡,加上蒙古地处极北之地,天气凉爽很久不洗澡也没关系。
只不过如今人们对于自我卫生要求得比较高,旅游的话洗澡也应该满足,因此很多商家都在自己的蒙古包里装上了淋浴。
如今外出旅游其实就是几种情况,不是朋友间就是同事间,大家关系都不错,短暂在一个蒙古包里住上一天两天的也不用洗澡,毕竟天气干燥寒冷,洗澡反而感冒,所以这一方面的隐私也是可以保证的。
总的来说,蒙古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落后,如今草原很多商家都是帐篷似的蒙古包,搭配木质地板和暖黄的灯光效果挺好的,在隐私方面考虑的也很充足,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