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新歌致敬了哪些大师(在音乐方面,周王陶林谁的成就更高)
周杰伦前四张>陶喆《DT》>王力宏《不可思议》>林俊杰《伟大而渺小》
周王陶林这四位华语扛把子,各自有各自的不同时代推动力和专辑表达力。
最早的陶喆,代表着华语音乐全面引入欧美R&B风格,是第一次正式将欧美音乐制作流程、工艺、审美魅力引入国内华语音乐的集大成者。目前为之,华语音乐最纯粹的R&B风格依旧是陶喆。
王力宏实际上比周杰伦和林俊杰都先出道,但是他明显收到了周杰伦的影响,在曲风上极为类似周杰伦,以R&B、嘻哈,流行,抒情的多样性集合,其中最出彩是R&B和嘻哈。他表达了全西化的审美制作发布于内地华语的顶级制作先驱,可以认为王力宏是在陶喆拓展R&B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于欧美嘻哈、流行、抒情音乐审美引入内地的市场推动。同时也在后续完成了个人嘻哈曲风的推出。
林俊杰相比于其他三人则显得较为不同,林俊杰的音乐内容拓展度上并没有其他三人那么大,而是进步感集中于对于唱功拓展、抒情音乐大众化审美提升上,所以唱功和抒情旋律是林俊杰最大的核心,相比于其他三人存在一定的音乐制作推动性断层,多了基于华语大众的抒情审美强化。
周杰伦,则是和上面三个人完全不同。他做的事情用八个字概括:中西融合,推陈出新。不是陶喆、陶喆的西方底色过重,也不是林俊杰那般过于华语抒情,而是基于西方古典音乐底层音乐情感表达,和华语音乐文化立意,完成了对于华语大众的新世纪创造性审美时代推动。
在作曲深度、音乐制作华语本土化推动、曲风维度、风格创作,作词、编曲专业化空间,唯一性作品巧思批量化的时代翻篇。
简单理解可以认为:陶喆引入欧美R&B、引入欧美制作工艺;王力宏接风引入欧美嘻哈、流行,维持强化R&B;林俊杰华语本土受众抒情审美为主体,欧美点缀。周杰伦,西方古典音乐巧思切入,华语音乐文化立意,确定唯一性中西融合,强化华语文化的市场定位,贯穿音乐制作人的话语权,提供作词人、编曲人等能力空间,完成高规格团队性,合作性顶级作品推出。
团队性:周杰伦完美,王陶林不足。
导致周杰伦和陶喆、王力宏、林俊杰三个如此迥异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对于团队性的认知区别。陶喆是自己一个人通吃作曲、作词、编曲、王力宏更是在陶喆的基础上完成了音乐制作人、林俊杰则是集中于个人向唱功。
而周杰伦是唯一一个音乐团队上做出了时代标杆,如果你去听会你会发现周杰伦谈论音乐时说的最多的并不是自身如何如何,而是方文山、钟兴民、林迈可、洪敬尧、黄俊郎这些合作者如何厉害,每每说一个音乐作品不过时时,周杰伦最多的话是给编曲人、作词人舞台的。
因为周杰伦是具有音乐制作人的顶层视角,他知道一部好作品必定是多维度合作的结果。周杰伦和王力宏、林俊杰、陶喆一样,华语文化都是负的,要么是美国范,要么新加坡,要么没读大学。但是唯独周杰伦搭乘到了方文山这座文化大佛,方文山的团队入伙,几乎就让周杰伦和其他三人拉开差距。
流行音乐不是单独的听觉艺术,而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体,作词需要提供音乐立意和人文思想,这一点上,陶喆也好,王力宏、林俊杰也罢,都是弟弟。歌词写的那叫一个被周杰伦的音乐吊打。
而且华语音乐是全世界上对于顶层音乐文字要求最高的音乐,没有之一。欧美讲的是直白准确,华语讲的是文字美,文字韵味。所以,在一首歌曲造成现象级传播时,最早引入注目,谈论最多的往往是歌词,而不是音乐。简单从歌词切入就能知道四个人的差距:
周杰伦:“如果华佗在世,崇洋都被医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东亚病夫的招牌,已被我一脚踢开”。
陶喆:“I Love you,baby。永远的爱着你。很爱很爱你。”
王力宏:“baby我爱你,快乐永远来得及。So come now,快放开你的心。”
林俊杰:“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
陶喆和王力宏,这两位美国海归仔,英文歌词的运用有时候远远大于中文。文化立意都不扎根华语,而是扎根于欧美,如何具有二十年的生命力。华语音乐对于歌词的要求很高,时髦仅仅是一时的,扎根于文化才是长久的基础。
在周杰伦《双截棍》爆火后,王力宏、林俊杰和方文山的接触就多了,比如《花田错》之内的音乐,很明显在模仿周杰伦增强华语文化歌词。还有一首叫《十二生肖》说实话,真的是画虎反类犬。
方文山的存在,是周杰伦音乐谈论度传播度高的最大后盾,提供了完美的文学性思想和立意。而剩下的部分,就是编曲的部分。后部分方文山接单过多,和周杰伦渐行渐远,周杰伦也培养了黄俊郎来作为自己的御用专属音乐作词人。就是周游记中的那个。
编曲上:周杰伦找大师,王力宏、陶喆自己来,林俊杰因为公司找不到大师。
说完了作词,再说编曲。
这四个人很明显的区别就在于编曲上,周杰伦几乎所有的现象级音乐清一色全部是三个人完成:钟兴民、林迈可、洪敬尧。而陶喆、王力宏的编曲则是出现波动,陶喆自己来编写,王力宏自己编写的也很多,林俊杰则是找人,早期找都都是公司给的编曲人。
这里体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制作人思维,因为周杰伦是自己的音乐制作人,具有完美话语权,他知晓一个好作品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打造出来的,需要团队去配合,所以即使他自己有编曲能力,他也愿意详细职业编曲大师比自己更强,更专业。所以,花钱找编曲大师,是周杰伦认为音乐投入的基础部分。
陶喆、王力宏就不一样,早期陶喆也是创业,要吃饭的,而且他自己就是作编曲的,和后来的李荣浩一样,能自己上就自己上。如此就忽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可以解约成本后就不在花钱请人编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化思维,不吸取最先进的编曲进步。
林俊杰则是因为年受制于公司发展,公司的思维比陶喆和王力宏更为离谱,他们关注投资和利润,林俊杰在公司运营上吃亏的次数多的是。音乐制作人还不是自己,就是个签约歌手一样,没有话语权。比陶喆和王力宏早期就是音乐制作人话语权完全不同。所以林俊杰是四个人中最惨,也是最后意识到音乐制作人重要性的人。
钟兴民、洪敬尧、林迈可三个人也没有让周杰伦失望,他们站在周杰伦的作曲、方文山的作词和基本配器Demo之上,给出了华语天花板的音乐表达。比如《夜的第七章》中钟兴民的恢弘弦乐,《以父之名》中洪敬尧的完美歌剧黑帮味道,《夜曲》中林迈可最匹配周杰伦流行的巴味十足,简单但悦耳轻盈的编曲。
总体上,编曲这一点,是导致四位音乐性前奏配器生命力的差距点。这是仅次于作词的第二核心。除了作词、编曲周杰伦和其他三人不同之外,最后就是作曲了。
作曲:数量、质量上,周杰伦都是独一档。
不算写给别人,只算自己发布,四个人的作曲数量如下:
周杰伦:376首;现象级音乐作品:100首左右。
王力宏:147首;现象级音乐作品:18首左右;
陶喆:194首;现象级音乐作品:26首左右;
林俊杰:296首。现象级音乐作品:20首左右;
其中尤其是王力宏的《不可思议》制作的很好,但是没一首歌出圈。还不如《心中的日月》和《盖世英雄》两张出圈。
综上,周杰伦的成就最高,他就是代表了华语多维度合作制作音乐的最高峰,除了大众熟知的作词人外,编曲人这三个字是周杰伦一个人推上台前的,当下所有音乐综艺实际上都是编曲为核心的产物,周杰伦一个人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薪资上限。
其他几位,就各有各的局限,出轨的出轨,离婚的离婚,就林俊杰越唱越好,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