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成立一周年“成绩单”:110家上市企业融资超235亿元
今年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宣布成立一周年。一年时间里,北交所制度框架迅速搭建,市场规模逐渐壮大,改革创新稳步向前。
一组数据揭示出北交所近一年的发展成果——投资者参与方面,截至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512万户,是宣布设立前的近3倍;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持仓市值稳步增加,VC/PE加大投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均已入市;市场规模方面,至今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达110家,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融资成果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平均每家2。1亿元。
“北交所宣布设立一年以来,实现了良好开局,基础制度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北交所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在日益优化的监管之下,上市公司质量得以提升,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北交所官宣设立一年来取得了三方面进展:一是上市规模初具,审核上市加速;二是基础制度齐备,制度改革正在路上;三是投资者数量大增,入场资金踊跃。
截至今年8月25日,北交所共有在审企业127家,在辅企业为288家,这四百余家企业正在“候场”。
整体来看,宣布设立一年来,北交所成功设立开市并平稳运行,各项制度安排有效运转,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初步实现了改革预期目标。
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达11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90%,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和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
融资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平均每家2。1亿元。
二是构建了一套特色制度安排。北交所坚持与新三板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以试点注册制为牵引,在遵循交易所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从受理到完成注册平均用时140余天,目前有企业从受理到过会最短用时仅37天。
三是优化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生态。北交所开市后,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踊跃,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合格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512万户,是宣布设立前的近3倍;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持仓市值稳步增加,VC/PE加大投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均已入市。
与此同时,创新属性强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突出特征。从创新情况看,目前北交所共有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含尚未正式公布的第四批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发支出合计35。52亿元,研发强度平均4。6%,平均研发强度远超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
去年9月2日晚,从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传来重磅消息——“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证监会对此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北交所宣布设立当晚,证监会即披露了建设思路——北交所将总体平移新三板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同时,将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这期间,制度规则陆续发布,51件业务规则涵盖发行上市、融资并购、公司监管、证券交易、会员管理以及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市场主体参与方面,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公募基金等实力机构,以及保险、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将陆续进入北交所;技术准备方面,北交所开市通关测试、开市仿真测试以及两次全网测试均已完成。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宣布揭牌,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第三家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张。当天,81家首批企业登陆北交所,超400万合格投资者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入场。
今年2月22日,北交所开市满百天,市场共有84家上市公司;6月24日,北交所迎来第100家上市企业。
至今年6月底,北交所开市七个月有余。据公开数据,北交所合格投资者505。65万户,较2021年底增加29。34万户。
今年上半年,北交所再迎多项政策利好——今年3月,新三板分层制度改革,创新层进层机会由一年1次增至一年6次,创新层企业作为北交所“后备军”,基数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将助力北交所扩大规模。7月中旬,景顺长城、泰康资管、中信建投基金等三家公司申报的北交所主题基金获批注册。去年11月12日,北交所开市前,曾有八只北交所主题基金获准注册。
多位采访对象对记者表示,扩大企业规模、壮大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等,是市场的主要关切。
在扩大规模方面,今年2月,新三板、北交所明确了2022年重点工作思路和五方面重点工作,其一是扩大北交所企业规模,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
“只有北交所形成足够大的规模,才能吸引足够的投资者和资本。”田利辉指出,北交所要积极上“量”、扩大规模。但与此同时,也要牢牢把握住严格控“质”、监管到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5日,北交所共有在审企业127家,在辅企业为288家。在辅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较高,呈现发展快、盈利能力强、研发强度大特点。
与此同时,年内,北交所发行审核持续加速。自今年3月下旬,发审会频率、上会企业数量均有明显增加,“一周双审”多次出现。华岭股份、中科美菱相继“闪电”过会。
周运南认为,北交所还将努力壮大投资者队伍,丰富投资者类型,保持北交所主题基金常态化发行募集,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入市,为良好的市场投融资生态持续引入源头活水。
“随着投资者的增多、入场资金的涌入,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必将大幅提升,自然也给市场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和赚钱效应。”他说。
转板制度方面,指南基金董事长王军国对记者表示,北交所成立一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交所定位于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未来改革的建议,我认为,应该继续深入推进北交所的转板制度。对于满足转板条件的企业,尤其是体量较大的企业,北交所应鼓励这样的企业去沪深交易所发展。”王军国认为,打开转板制度有助于吸引更多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提高投资人参与积极性,北交所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也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