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中的对是指(千载琵琶作胡语,“胡”字平仄是否失律)
问题:千载琵琶作胡语,“胡”字平仄是否失律?
前言
没有失律,千载琵琶作胡语,这句诗是律句的变格,而且是很常见的变格,在唐诗中比比皆是。
一、杜甫的七律
题主截取的这句诗,来自于唐代杜甫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说了王昭君的故事,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写成。
但是,七律的第三句,与第四句应该是一个句式,但是这首诗是两种句式:
一去紫台连朔漠,仄仄仄平平仄仄
千载琵琶作胡语,平仄平平仄平仄。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二、律句的变格
一去紫台连朔漠,仄仄仄平平仄仄。这种句式,是仄起仄收七律句式的正格: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代表可平可仄。可以看到七律第一个字,可平可仄,第三个字也可平可仄。
这种句式,有两种变格:
第一种:中仄平平仄平仄。
即第5、6字的平仄颠倒,第三字必须平声。这种句式,叫做锦鲤翻波。
第二种:中仄平平仄仄仄;
第5字,变作仄声,这种叫做三仄尾。在唐朝的格律诗中也比比皆是。第三字也必须平声。
三、锦鲤翻波的应用
锦鲤翻波与三仄尾,都是中仄中平平仄仄的变格,在唐朝律诗中很常见。因此用这两种句式的诗,不被认为是出律。
而且这种句式,在1、3、5、7句中都有应用。
元稹五律《城外回谢子蒙见谕》,用了两次“平平仄平仄”句式。颔联第三句,寒烟半堂影,尾联第七句,潘安寄新咏,都用了这种句式。: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白居易的《醉中酬殷协律》,用在了第一句:泗水亭边一分散,仄仄平平仄平仄。一,是仄声。
【泗水亭边一分散】,浙江楼上重游陪。挥鞭二十年前别,命驾三千里外来。醉袖放狂相向舞,愁眉和笑一时开。留君夜住非无分,且尽青娥红烛台。
结束语
格律诗中,有几种需要救拗的句式,这些句式大多需要对句救拗。例如元稹五律《城外回谢子蒙见谕》首句,“十里抚柩别”五连仄,第二句用“骑”救拗:仄平平仄平。
但是三仄尾和锦鲤翻波都不需要,对句不变,依然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