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原文(老子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现实中有哪些真实的例子)
(77)“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现实中有哪些例子?这句话出自于《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为了说明“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有必要先弄清本章的基本思想。
先看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大意):
天道不就象拉开弓弦射箭一样吗?瞄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瞄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弓弦拉得过满,就放松一点,弓弦拉得不够满,就多用点力气把它拉满。天道就是这样,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而人道则相反,减少不足的奉献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懂“道”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为百姓做了好事不骄矜,立下功勋不居功,也从不张扬自己的贤德和能力。
简单解读:
在这一章里,老子高度赞扬了“天之道”的德行。认为“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有“道者”,才能做到以“有余以奉天下”。只有有“道者”,为天下做了好事才不骄矜,立下功劳才不居功,才从不表现自己的贤德和能力。以上这些都是“天之道”的美德。而“人之道”则相反,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痛恨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认为当时的社会“人之道”与“天之道”是背道而驰的,告诫统治者应该回归到“天之道”上来。体现了老子对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人平等的强烈愿望。当然,老子的愿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当今社会也存在“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现象。例如,前苏联以牺牲农业来保证工业发展的办法,就是“损不足而奉有余”。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批评了当时苏联的作法。毛主席说,苏联把农业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的政策,把农民的东西拿走,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发展工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由于前苏联用剝夺农业的办法积累资金发展工业,其结果是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十月革命前的水平,市场上货物紧缺,货币也不稳定(参见《论十大关系》)。前苏联这种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就是“损不足而奉有余”的典型事例。
现实生活中也有“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事例。例如,我国与前苏联不同,一直重视农业发展,兼顾国家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建国以后,一直到2006年,我国对农业实行轻赋税的政策。工农业产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或近乎于等价交换,最大限度地缩小农产品和工业品在交换价格上的剪刀差。2006年1月1日,我国又出台了废止《农业税条例》,宣告了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便广大农民彻底告别了交纳农业税的历史,开始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代。现在我国农民种粮不但不纳税,而且还有补贴,也叫直补。以2018年为例,种水稻每亩补贴150元,种小麦每亩补贴80元,种玉米每亩补贴202元。我国还大力实行扶贫政策。从十八大到2016年,四年间我国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扶贫资金突破了1000亿元。到2020年贫困县将全部摘帽。
我国建国后实行的农业轻赋税政策、废止农业税的政策、扶贫政策,工业反哺农业,以及名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都是典型的“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子两千多年提出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美好愿望,被中国共产党变成了现实。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扶持发展农业的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并不是剝夺工业发展的成果而补贴农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的极具理性的调配政策。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