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快充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有的电动汽车不带快充)
现在市面上已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按照充电功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家庭充电或便携式充电也叫“慢充”,一般充电功率在2.2千瓦以下。2.壁挂式交流充电,充电功率在3—8千瓦内,也可以称为“慢充”。3.直流快充,功率在20—80千瓦。4.超级快充,充电功率在80—160千瓦。
在插电式混动力车上一般采用“交流慢充”,如比亚迪的唐DM,秦DM,P8,荣威I6等,纯电动车型会采用直流快充,如比亚迪E5,E6,秦EV,小鹏,威马等,另外还有个别高端车拥有超级快充技术,如特斯拉,蔚来。
至于为什么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没有使用直流快充技术,业内一般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方面是“必要性”问题,插混车型一般纯电续航里程较短,容量小,大多数都是续航50—100公里,容量为10—26度电,用交流充电方式充电速度也很快,一般4—6小时就可以充满,而且发动机启动可以随时给电池充电,获得充电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没有必要再在车上配置个快充。
第二个方面:成本问题,在插混上装一个直流充电器会让车辆的技术难度更大,比如DC控制器,车载充电器,高压配电箱等控制部件都要重新设计匹配,会大幅度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另外,插混车上既有燃油车的系统又有电动车的系统,本身能占用的空间就不大,再加一个直流充电系统,空间设计成本也会上升。
第三个方面:快充对电池的损耗较大。用直流快充时就像把水龙头开的很大往水桶里放水,看似满了,但实际并没有满桶,长此以往对电池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电池一致性的影响,直接会导致容量降低,续航里程下降。插混车电池在这两点上本身就没有优势。还有就是大功率对小容量电池充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除了导致续航问题外对安全性能也是一个影响。
综上所述,电池容量较小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不采用直流快充是平衡经济效益和技术影响的综合决定。